台湾最大歌仔戏剧团“掌门人”忆首登大陆
发布:2025-09-19

台湾最大歌仔戏剧团“掌门人”忆首登大陆时表示,那是一次改变一生的旅程,不仅让剧团在大陆赢得了热烈掌声,也让自己对歌仔戏的使命感更加坚定。这段跨越海峡的经历,不只是一次演出,更是一次文化与情感的交流,同样成为歌仔戏传承的重要篇章。

台湾最大歌仔戏剧团“掌门人”忆首登大陆

作为台湾最大歌仔戏剧团的“掌门人”,她第一次踏上大陆的土地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。那时,两岸文化交流刚刚起步,许多人对歌仔戏的印象还停留在早期电影或电视上的片段。她带领团队从台北飞到厦门,再转车到演出城市,沿途的景象带来一种熟悉又新鲜的感受。

州演出结束

首演当天,剧团在一座历史悠久的剧场登台。后台的空气既紧张又兴奋,团员们穿戴整齐,化妆师小心地为每位演员描画浓艳的眉眼。她清晰地记得,幕布拉开时,台下的观众屏息凝神,那双双期待的眼神让人心头一热。当头锣响起,她感到所有辛苦的排练都在那一刻得到了回报。

那次首登大陆的剧目,是剧团的经典保留剧目,故事情节曲折动人,唱腔充满地方特色。表演中,她感受到观众对台湾歌仔戏的好奇与热情。每到高潮,台下掌声阵阵,甚至能听见观众小声和着唱。演出结束后,观众久久不愿离去,不少人拿着节目单找她签名,还有老人拉着她的手说:“你们的歌仔戏,就是我们的乡音。”

在这场跨海的文化盛宴中,她发现大陆观众对歌仔戏的理解,与台湾本地观众略有差异。大陆观众更注重故事与情感的传递,而台湾观众则熟悉各种唱腔和表演程式。这种差异促使她回台后调整了剧团的演出方式,希望既保留传统技艺,又能让更多不同背景的人理解与喜爱。

她回忆道,那是一段很辛苦的日子。交通不便、住宿条件简陋、演出频率高,但大家的热情并未减退。每一场演出结束后,团员们会围坐在一起复盘演出细节,也会谈论观众的反应。他们一致认为,这样的演出不仅是表演,更是责任——将歌仔戏带到更多人面前,让它跨越地域和时间。

回顾那次首登大陆的经历,她深深感到,这种交流不仅加深了两岸人民的情感联系,也为剧团的发展打开了新视野。自那以后,剧团先后到过北京、上海、福州、泉州等地,每次都受到热烈欢迎。她说,歌仔戏源于福建泉州,是乡愁和文化的载体,走到大陆演出就像是让游子回到故乡。

如今,作为台湾最大歌仔戏剧团的掌门人,她依然坚持每年带团到大陆交流演出。她认为,没有什么比亲自面对观众、用唱词和表演传达情感更能打动人心。那次首登大陆的记忆,已成为她心中最珍贵的一部分。

情感与传承的双重意义

在她看来,歌仔戏不仅是舞台艺术,更是一种情感纽带。首登大陆让她意识到,这种艺术形式承载着两岸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记忆。特别是在闽南语的唱段中,包含着许多只有方言才能表达出的细腻情绪,这让观众深受触动。

为了让更多大陆观众理解歌仔戏,她在台词设计和唱腔处理上做了许多调整。例如,对一些生僻方言词汇进行解释,甚至在部分场次前安排简短的剧情介绍。这样的努力,不仅没有削弱歌仔戏的原汁原味,反而让观众更容易进入情境。

她坦言,文化传承需要有人坚守,更需要不断创新。虽然歌仔戏起源于民间,但在现代社会中,如果不与时俱进,就很容易被新娱乐形式取代。为此,她不断尝试将现代舞美、灯光效果与传统唱作结合,使舞台呈现更具观赏性,也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走进剧场。

与大陆的交流也带来了新启发。有一次在福州演出结束后,一位剧评人建议她可以尝试改编更多历史题材的剧目,以吸引更广泛的人群。她采纳了这个建议,与团队合作创作了几部融合闽南文化故事的新剧作,在大陆首演便获得良好反响。

表演中

她常说,台湾最大歌仔戏剧团的使命,不只是演好每一出戏,还要让更多人知道歌仔戏的美。首登大陆就像是一扇门,让剧团看见外面的世界,同时也让外界看到了歌仔戏的魅力。

这些年来,剧团的年轻演员越来越多,很多人因看过她在大陆的演出而加入。她感到欣慰,因为这意味着歌仔戏的未来有了承接者。青年演员不仅带来了新鲜活力,也带来了不同的理解方式,使古老的唱腔和故事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
如今,每当媒体采访她关于首登大陆的经历时,她总是充满感情地回忆那段时光。她说,那不仅是个人的荣耀,更是台湾最大歌仔戏剧团的共同记忆,也是两岸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温暖篇章。

她坚信,只要坚持传承与交流,歌仔戏就能继续在两岸舞台上唱响,让更多人感受其中的乡音与真情。

自那以后

这种跨越海峡的文化之行,让她深刻体会到艺术没有界限,而情感更能穿越所有的距离。